↓三千院的臥地藏
行程:大原三千院、實光院、志ば久吃小黃瓜
一早搭乘地鐵烏丸線到国際会館駅﹝旅館選在這邊真方便﹞,然後再轉乘19番大原行き前往大原,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就可以抵達。
↓一早的烏丸五条
↓国際会館駅的公車站大排長龍,還好是要去京都產業大學的學生
↓這時候要前往大原的人不多
根據官方介紹,大原位在京都北部,座落在比叡山西麓高野川上游,是個小盆地。以前這裡因為位在平安京﹝京都﹞和若狹灣的中繼點而繁榮;到了平安時代,因為鄰近延曆寺,天台宗系的寺院相當多,像是這區代表性的景點三千院、寂光院都是這個派別的;後來這邊成了薪炭的生産地,裝扮特別的大原女就到京都販賣薪炭:梳著"島田"髮型、披著布手巾,藍布衣服再配上"禦所染"的衣帶,腰系圍裙、手上套著白色罩布、腿上綁著腳絆。到現在有活動或是祭典時,還是可以看到傳統打扮的大原女。
下了車之後有兩個方向:過馬路後沿著上坡走可以到三千院;在公車站這側則可以前往寂光院。考慮到早上體力比較好、陽光照射的因素,先來去三千院看看。
↓前往三千院,路牌說十分鐘,我們走了快半小時
整條路徑上沒什麼人,而且根本沒有看到什麼大原女,可能現在這種裝扮已經變成觀光活動而已吧!經過了幾間伴手禮店、餐廳後,再走一小段才能抵達三千院,不過這段路很舒服,在大量綠色的楓樹下行走不會感到悶熱,只是可以猜到當十一月楓葉變紅時,這邊應該會大爆滿吧!
↓路邊的伴手禮店
↓烤仙貝
↓人很好、講話很斯文的阿伯顧的仙貝店
↓很有名,提供各種調味醋的「志野」
↓提供各種料理、還有紫蘇霜淇淋的「呂川茶屋」
↓紫蘇霜淇淋
↓唯一看到的大原女
↓滿山的楓葉,等秋天來到這裡應該會瘋狂
邊吃邊拍照、慢慢走大概半小時還是可以抵達三千院﹝700円﹞。三千院的範圍很大,有點像是沿著山修建。寺院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大約767年傳教大師最澄上人在比叡山延歷寺的草庵;經過多次的遷移後,在西元1871年﹝明治4年﹞搬到現在的位置,從此落地於這邊。在那之前,這間寺院被稱為「梶井門跡」、「梨本門跡」…等,要到這時候,寺院才開始被稱為「三千院」。
↓抵達了三千院
進去後,首先在客殿可以欣賞池泉觀賞式的庭園「聚碧園」,傳說這裡是由江戶時代的茶道雅士金森宗和修築。我們可以坐在榻榻米上欣賞庭園的景色,據說秋天時滿片楓紅映入眼簾,非常美麗;有一小區被隔起來,必須要喝抹茶才能坐在那邊欣賞,可惜我們沒有買,不知道看到的有沒有差別。
↓聚碧園
稍微走一段就會到最重要的往生極樂院。這裡有國寶的阿彌陀三尊像,在頂棚有現在肉眼已經難辨的炫麗色彩繪製的飛向極樂淨土的天女圖。
↓好大片的綠苔
接著就可以看到整大片的綠苔,裡面有好幾尊孩童地藏佛,這些石像或坐或躺,非常可愛。據說沾水就可以醫治小孩的尿床﹝可是這些地藏離路邊有一段耶,總不可能踩上綠苔吧﹞。
↓各種姿勢的地藏菩薩
最後再往上走才會抵達金色不動堂,裡面供奉的是智証大師所製作的秘藏佛像。在旁邊的禾心堂可以免費試喝金箔紫蘇茶,微鹹的紫蘇茶中灑上金箔,味道有點難以形容。另外在出口處有另外一個販售這個的攤販,但販售的商品好像東西有些不同,但我忘了。
↓禾心堂
↓金箔紫蘇茶
↓觀音堂
離開了三千院後,往另一個方向走可以到实光院﹝700円﹞和勝林院。我們只挑实光院進去,這是間讓僧侶修行學習日本佛教儀式、法事上唱的聲樂等的寺院。庭園引進旁邊律川的流水,讓流水像瀑布一樣流入水池,坐在榻榻米上一邊欣賞池泉觀賞式的契心園的風景、一邊喝抹茶稍微休息一下。休息好後還可以穿上寺院提供的拖鞋環繞一下庭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從11月開花直到隔年4月的不斷櫻,若是在楓葉季時就可以同時欣賞到滿院的楓紅和繽紛的櫻花。
↓实光院
↓邊喝抹茶邊欣賞風景
↓沒有花的不斷櫻
在回程途中再度經過了剛剛擦身而過的商家,看到志ば久門口木桶冰水內載浮載沉的小黃瓜,就不由自主的抓了一根嘗嘗﹝180円﹞,在買的時候老闆還建議我們可以沿著店家對面小路往上走,他的田在那邊﹝他還打趣說,是20 meter, not 20 kilometer喔!﹞
↓志ば久
我們就邊拿著食物、邊去他的田看看。媽呀!這種天氣吃這個超讚的,小黃瓜被冰鎮的很清涼,咬下去汁會流出來,而且超甜的,一眨眼就吃完了。只是田我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別的,而且我走路的時候還有一隻蛇從我前面滑過!
↓他們的田
吃了一隻完全不過癮的我們從小路下來馬上回頭再買一隻。可能因為這時候都沒人、老闆看到我們折過來很爽,很大方的在我們要買的小黃瓜上放上了大量的味增讓我們品嘗,在買的時候看到木桶內孤伶伶的半根茄子﹝180円﹞也就順便把他打包了。
↓好吃的小黃瓜再買一根,老闆娘塗滿味增
味增的味道不錯,帶回來拿川燙青菜搭配剛剛好。但小黃瓜放的味增不用太多,不然甜味會被壓抑掉;倒是茄子就有點令人失望了,對我們來說醃漬的太鹹了,可能要配飯或是配麵包比較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