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e Lake平衡感超好的漁夫
行程:搭船前往Inle Lake、銀匠工坊
緬甸白天非常炎熱,即使一月底、二月初白天仍然三十幾度、但到了晚上氣溫驟降,冷到我蓋床上的毛毯還不夠,又多拿了隔壁床的毛毯、再加上自己的雪衣才能繼續呼呼大睡。這邊的時差很完美,比台灣慢1.5個小時,也就是當跟平常一樣八點起床,在這邊剛好是早上六點半,完全不需要調時差,反正這裡晚上也沒事做。
原本心裡還在稱讚旅館的電力系統穩定,才剛起床時就停電20分鐘,手電筒還是要隨身攜帶。今天的早餐在旅館前院享用,不得不說份量十足又豐盛,包含了banana pancake、簡單的水果、茶、烤麵包、歐姆蛋,居然還有印度行中令人驚艷的samosa,只是這裡的炸三角餅遠比印度遜色多了,其他的都很好吃。在吃早餐的時候,剛好另一桌也是台灣來的一家人,他們已經玩到倒數第二天了,趁這時候趕快了解旅遊訊息,感謝鄉親的溫暖!
早餐在小庭院用餐
其實是在牆邊啦!
豐盛的早餐
我晃到八點多才去check-out、想說順便等船夫過來,按照以前經驗,不論寮國、泰國,大概都要多等個半小時才能出發,沒想到今天船夫已經在旅館外面等候,效率還不賴。背起背包、開始跟著船夫走,他穿的就是傳統服飾longyi,這種用長方形布包住下半身的裙子當地人走一走也是會掉,常常就看到他們走到一半開始重新綁裙子﹝裡面的褲褲當然全部看光光﹞,看完這麼多內褲後我就放棄買一條體驗風俗了。
路邊的學校
這時候好像還是當地的早餐時間,穿過市集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早餐,除了麵攤外大部份都是炸物,只是鍋裡的油看起來黑的有點恐怖。到了河邊,一艘艘船都是往外開,大多數的船都會擺放五張椅子,這也就是每艘船上限只能給五個觀光客搭乘,假如沒坐滿就會把多的椅子往後面堆放。
站上這艘船,天呀!船也太細了,我才踩一步、船就會晃的很厲害,超怕一不小心船就會翻過去,當地人可以在船上輕鬆自如的移動,平衡感也太好了一些。
路邊的早餐店
這種早餐比較吸引人
利用傳統的扁擔把船上物品挑上岸
雜貨店和路邊在販售剛剛上岸的小番茄
準備出航
船開始往湖的方向移動,這邊的河運交通很繁忙,當地人是載著貨物往城鎮的方向移動、載著觀光客的遊船則是反方向,比較急的船夫駕著船、激起比較大的水花從其他船擦身而過,旁邊的小河道有時也會冒出當地人用手划槳的小船,這條河就是他們的生活,開了大約20分鐘,就可以看到Inle Lake的標誌,代表終於來到了這座高山湖。
其他的觀光船也從其他小河道開過來主河道
很有gondola的感覺得過橋
當地人這時候是反向的把貨物載進來
河道旁邊很多小河道
滿天的海鷗
看到標誌就代表進入Inle Lake
根據Wiki的介紹,Inle Lake是緬甸第二大湖,面積廣達158平方公里、南北22公里、東西12公里、最高處是880公尺,傍著起伏的山巒,自成一處遺世獨立的世外淨土!大約有七萬少數民族、200多個水上村落住在茵萊湖沿岸的四個城市和湖上的小島,這些居民以木頭搭建高腳屋、以竹子為擋牆、出入均以小舟為交通工具,村落彼此間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條水道也和陸上街道一樣各有名字,水道口還有指標標示出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數,如此發展出特殊的生活方式。在這最著名的就是以「單腳划槳」的撒網捕魚手法和以泥巴、水草合成耕地的「浮土耕田」。
利用傳統漁具捕魚的漁夫
一望無際的湖
湖天一線
船剛進入湖區,會看到兩三個利用傳統捕魚方式的漁夫在哪邊表演,我會說他們是在表演的原因是這些人根本沒有專心在捕魚,看到船靠近的時候才會賣力的要用單腳划槳捕魚、有沒有撈到魚他們根本沒有在注意,他們注意的是觀光客有沒有掏小費出來。繼續往前行,頓時景色一片開闊、湖天一色,小船在湖中感覺好渺小,蓋著毛毯、欣賞壯麗的風光心情頓時開朗了起來。
剛就定位的漁夫
今天的雲很有戲
穿越滿是蘆葦的水道,不知道為什麼會讓我想到水滸傳的阮家兄弟
河道旁的蘆葦
船繼續開了40分鐘,經過了滿是蘆葦的草叢,終於來到了第一站silver smith,當我進去之後,他們就會展示冶煉的方法:他們使用很古老的方式,拉風箱讓火的溫度升高、把碎銀熔掉、趁溫度還在趕快用手工做出想要的樣式。感覺是還不錯啦!旁邊全部都是在賣銀飾,我又看不懂,哪個是好是壞誰知道,唯一認識的就是這邊可以收Visa/Master,大概是這區少數可以刷卡的地方,結果我才逛了十多分鐘就出來,船夫應該超沮喪的。
終於又看到了村落
Silver smith
平靜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