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山 Kryziu Kalnas
行程(中):Kryziu Kalnas
Kryziu Kalnas算是立陶宛人民希望、信仰、尋求寄託的象徵。據說剛開始是在大約1831年左右,當時帝俄佔領了立陶宛,但是人民不斷的起義反抗,許多當年無法找到屍骨的家屬就在山丘上放了十字架以示哀悼;真正這邊變成有特別意義是在二戰後期、蘇聯開始統治期間,許多當地人被強迫遷徙到西伯利亞勞改﹝據說這時候立陶宛足足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留下來的民眾紛紛將十字架放到這個山丘上,用這樣的行動表達內心的憤怒、也藉用這種和平手段祈求民族的獨立。當時蘇聯使用各種手段要破壞山丘的十字架:至少三次開大型推土機破壞、放火燒掉木頭的十字架、打碎石頭的十字架、以黑死病的名義禁止民眾接近、甚至據說還計畫要興建水壩把這裡淹沒。雖然蘇聯用盡各種手段,可是當地人民依然不受屈服,持續趁著夜晚將十字架放在山丘上。直到戈巴契夫執政後,宣布這邊列為文化保留區,才結束一連串的破壞行動。在1993年9月7日 ,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拜訪此地,並且在這邊演說,宣稱這裡是個希望、和平、愛和犧牲的地方,這段話現在被刻在山丘的石塊上。
現在這邊變成了一個天主教朝聖的地點,大家特地來到這裡,在已經超過五萬隻十字架的山丘上挑選自己喜歡的位置安放上自己的十字架,據說寫上願望可以夢想成真。
這裡路邊停車的數量大概是我在立陶宛看到最密集的﹝話說他們路邊停車的技巧有夠爛的,比我這種沒開幾次的還差﹞,大家都是開車開了老遠直接殺到門口,難怪路上都沒人。順著整大片草地走才會到山丘入口,走道上很多奔跑的小朋友,似乎有這裡幼兒的密度比台北高很多的錯覺。
山丘前的整大片草地
不受控制亂跑的小朋友
十字架延伸很遠
十字山的全景
十字山前合照
走近十字山真的很驚人,放眼望去是各式各樣的十字架,就像日本寫繪馬一樣,每根十字架後面都寫滿了大家的願望,日文、韓文﹝他們都插在非常顯眼的地方﹞、英文、還有一大堆我們看不懂的文字,中文版的似乎沒幾個。沿著階梯走,兩邊還是全部是十字架,有些掛在別人的十字架上、有些已經開始腐壞了、有些則插在距離走道有一段的位置,樓梯旁也沒有小徑,當初他們是怎麼穿越這麼多十字架到深處去插自己的阿?
滿滿的十字架
階梯兩邊都是十字架
親子在掛十字架
金屬的十字架
可以用滿山遍野來形容
日本人的超好認
整區範圍不大,大概就是兩個小山丘,後方的山丘上有個紀念碑,我猜應該是當年教宗舉行演講的位置。山頭下方小徑的人比較少,一不小心就會被十字架上的蜘蛛網纏到。
耶穌像
規模不大的山丘
當年教宗的演講處
十字山後山
已經長出菌類
背面的階梯
繞完之後就要來插我們的十字架了。和其他人的十字架相比,我們的size還算小的,假如要可以被大家看到那就是要選個好位置。挑了好久,最後選在樓梯的前緣處。要把十字架插進去也不容易,雖然它有根鐵條,地面是很硬的土,必須要敲幾下才能完全的插入,終於我們的十字架也成功放在十字山上了。
大家合力插十字架
咱們的十字架
加上心願
其他種類的十字架
這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老實說還真要感謝老天爺賞了我們個大晴天。讀過歷史後,走在十字架裡讓我有種像是身處在大家悲憤的怨念中的錯覺,要是今天是陰天或雨天的話,那種悲愴、無助控訴的感覺會更濃厚;幸好今天的陽光沖淡了這一切,希望這個國家未來能擺脫因為地理位置而造成悲慘的命運。
剛剛和我們搭車的老婆婆居然在這裡彈音樂
最後一眼十字山
直接在草地上做起了日光浴
我們等公車的地方的場景讓我想到電影Mr. Bean's Holiday的場景:在原野中、沒什麼車流的巴士亭等車,不過我可不敢在馬路正中間坐搖屁股這類高難度的動作。在巴士站牌的下方會有一個很簡易的公車時刻表,到下午五點前大概一小時會有一班車,公車到達的時間誤差不大,而且司機看到人就會自動靠邊,不需要擔心他過站不停、呼嘯而過的問題。大約下午三點半,我們又回到了Siauliai﹝3 Lt﹞。
候車亭旁的倉庫
一開始等車還很興奮
大家開始沒事做了